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预估了全球185个国家36种癌症类型的最新发病率、死亡率情况,以及癌症发展趋势。数据显示,2020年,乳腺癌取代肺癌成为全球发病率第一的癌症。
2021年1月8日,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在线发表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定期筛查及早干预是有效降低乳腺癌死亡风险的重要措施。
为什么要筛查?
通过筛查能降低乳腺癌死亡率
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人约1930万,其中女性乳腺癌占11.7%,在数量上已经首次超越了肺癌(11.4%),成为全球新诊断人数最多的癌症。乳腺癌新确诊病人达226万,其中中国有41万人,占比18%。从致死率来看,2020年癌症导致的死亡病人约1000万,其中乳腺癌死亡病人达68.5万,包括中国的11万人(占比16%),居第五位。
乳腺癌的发生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北京协和医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潘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内因即遗传自身机理因素,以及环境、生物、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与外因相互作用诱发、促使发生了乳腺癌;而外因则主要是生活方式,如不生育、晚生育、生育后不哺乳、过于肥胖、吸烟、嗜酒、漫无目的的雌激素补充、不健康的饮食、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压力、焦虑抑郁等。
乳腺癌虽然发病率较高,但乳腺癌是为数不多的能够通过筛查降低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世卫组织明确将早期乳腺癌列为可治愈性疾病。欧洲国家以及美、日等国家实现早筛后,乳腺癌5年生存率已提高至89%。潘博介绍,适合筛查的疾病有一些特征,如发病率高,存在简单、有效的检出手段,有明确的治疗手段,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等,而乳腺癌恰好属于适合筛查的疾病。上述标准对中国乳腺癌筛查的人群、措施、结果及管理等都提出了建议。
哪些人需要筛查?
高风险人群40岁开始筛查,一般人群45~70岁之间筛查
即然早期发现和干预能有效控制乳腺癌的进展,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检查呢?标准建议,乳腺癌高风险人群宜从40岁开始进行筛查,一般风险人群(除了高风险人群以外的所有适龄女性)在45~70岁之间进行乳腺癌筛查。
那么,哪些人属于高风险人群呢?标准指出,符合下列1、2、3中任意条件的女性,都为乳腺癌高风险人群。
1.具有遗传家族史,即具备以下任意一项的女性:一级亲属(母亲、女儿以及姐妹)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二级亲属(姑、姨、祖母和外祖母)中,2人及以上50岁前患乳腺癌。二级亲属中,2人及以上50岁前患卵巢癌。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或自身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2.具备以下任意一项者:月经初潮年龄≤12岁。绝经年龄≥55岁。有乳腺活检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或病理证实的乳腺(小叶或导管)不典型增生病史。使用雌孕激素联合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少于半年。45岁后乳腺X线检查提示乳腺实质(或乳房密度)类型为不均匀致密性或致密性。乳腺实质类型可分为脂肪型、散在纤维腺体型、不均匀致密型(可能掩盖小肿块)和致密型(降低乳腺癌检出的敏感性)。
3.具备以下任意两项者:无哺乳史或哺乳时间短于4个月。无活产史(含从未生育、流产、死胎)或初次活产年龄≥30岁。仅使用雌激素的激素替代疗法不少于半年。流产(含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不少于2次。
如何筛查?
一般人群1~2年查一次,高风险人群每年检查
明确了需要筛查的人群,那么我们需要做哪些检查?哪些时间段去检查呢?早期乳腺癌其实症状很轻微,因为比较隐蔽,也没有太多的临床症状,所以容易被人们忽视。
上海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医师李亚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乳腺癌的症状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乳腺肿块、皮肤改变、乳头改变、乳头溢液、乳腺疼痛、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同时随着筛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因为乳腺钙化而就诊,而这部分患者大多是早期乳腺癌,预后较好。
但是要注意的是,乳腺癌从开始发生到临床出现症状需要2~3年的时间,大多数的乳腺原位癌、早期浸润癌以及一部分的浸润性癌是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的,主要是通过乳腺X线摄影检查发现的,故检查对于乳腺癌的二级预防起着重要的作用。
标准指出,一般风险人群每1~2年应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检查。如不具备乳腺超声检查条件,宜使用乳腺X线摄影检查。高风险人群每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联合乳腺X线摄影检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