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够生而知之,除了神话故事。
钱币知识的积累是个漫长的过程,受骗上当是惨痛的经历,但反过来也是进步的动力。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乃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很早就对明朝历史感兴趣,后来还去翻过《明实录》,所以遇到明代钱币也格外关注。如明初的大中、洪武钱大小五等,品种、版式繁多,然存世数量特别悬殊,令人不解。比如说洪武背京十经常见到,但洪武小平背京,老一代的钱币学家都说未见过真品,所以1940年版《历代古钱图说》中刊出的也是拼凑而成的拓图,不是真品实拓。
1984年前后,有人说在某地农村花20元钱买来一包古钱,其中竟然有一枚洪武小平背京,并将拓图刊于《上海钱币通讯》上,无人提出疑问,我也信以为真,并将此拓图刊入《简明钱币辞典》中。
1990年后,各式新造的伪钱大量涌现,为大家敲响了警钟。这时我才如梦初醒,回头再重新审视这枚洪武背京小平,发现疑点甚多,关键是面背文字和京局风格不同,且实物较粗糙,有仿造嫌疑。
在1992年编写《钱币鉴赏》时又征集到两枚洪武背京小平及一枚折二,当时见它们钱身绿锈正常,理属真品,所以刊在书上。过了两年,发现自己又上当了,原来这几枚洪武背面的京字是用焊锡及环氧树脂等堆塑出来的。不过我没有气馁,只是屡败屡战罢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年至1998年间终于发现了两枚洪武小平背京真品,它们的文字制作风格和其它洪武背京钱一脉相承,而且都是生坑硬绿锈,个别文字是经过除锈才清理出来的,后来刊于《中国钱币大辞典》元明卷中,总算了却我的多年心结。
一般来讲,大中、洪武钱各局的文字都有其固定特色,这也是鉴定时的重要依据。大中钱的铸行要早于洪武,曾见有借用他局面文的情况,所以说在鉴定时有些理论上的规律也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以实物为准,这是个硬道理。
以下几个大中、洪武钱图,供大家参考。
一。洪武通宝背京小平大字版。1984年发现时面文被硬锈所掩,后经过仔细剔锈才呈现在状态。
(图1:洪武通宝背京小平大字版)
二。洪武通宝背京小平小字版。与图一版式不同,但都和京局版的洪武钱文字相近,制作亦无疑问。
(图2:洪武通宝背京小平小字版)
三。大中通宝背十浙当十大钱,有锈。
(图3:大中通宝背十浙当十大钱)
四。仿浙字版大中通宝背十福大钱。此钱熟坑无锈,有自然流通磨损痕迹,黑漆古包浆,传世真品。
(图4:仿浙字版大中通宝背十福大钱)
名家介绍
孙仲汇
古代钱币、青铜器研究专家。
浙江余姚人,1946年生。上海钱币学会理事,师从已故的上海博物馆钱币鉴定专家张公午先生。曾在复旦大学文博系、上大历史系、国家文物局郑州干训班、华师大文博研究生班等处兼课。
主要著作有《古钱》、《简明钱币辞典》、《古钱币图解》、《钱币鉴赏》、《古钱鉴赏趣话》、《中国钱币大辞典。元明篇》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