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杂志发了篇文章,叫《一群穷孩子的人生实验》,一度冲上热搜。然而正儿八经的教育题材,在热搜上存活时间极短,不能和明星八卦相提并论。但在我看来,这比吃瓜重要千百倍,所以我还是想给大家分享一下,顺便聊聊我的感想。
13年前,中科院心理所教授刘正奎遇到了三辰集团董事长孙文华。孙想办一所公益学校,而刘向他建议,不如把目光放在那些家境贫寒,又智力超常的孩子身上,给他们一个机会,看看能不能帮助这些有天赋的孩子改变人生轨迹。
孙文华同意了,他捐了1000万用于项目的运作。这个项目就叫做“青云计划”。意在送这些寒门学子平步青云。
刘正奎又找到了北京八中少儿班的负责人,任少儿班班主任时间最长的赵大恒。这年赵大恒刚好退休,他推辞了八中的返聘,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青云计划”。
北京的家长应该都知道八中少儿班,那是一块教育的高地,北京的家长前赴后继地拼命把孩子往里推,通过试训进了八中少儿班的孩子,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大学的门,清华北大随便进,至不济也能上一个名列前茅的985。
“青云计划”实际上就是一个贫困版的八中少儿班。创始人的办班设想是从北京市60万打工子弟中筛选天赋出色的孩子,给他们提供稳定且特殊的教育,从小学一路送到大学,帮助他们改变命运,成为寒门的贵子。
11年前,青云计划正式启动,校长刘正奎跑遍了全北京的打工子弟学校,从八九百个应试的学生中选了24个又穷又聪明的孩子。
10年后,刘正奎说出了那个藏在心底的秘密:当年时间仓促,选择范围只有八九百个孩子,比不上八中少儿班从全北京挑选有资质的孩子,首批青云计划的24个孩子平均智商在120左右,也就比普通人高一点吧,而八中少儿班的最低进入门槛,也要达到智商130。
所以“青云计划”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版的罗森塔尔实验:随机挑选一批普通孩子,告诉他们:“你们是万中无一的天才”。看看他们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
孩子们的变化确实很大。这些来自贫困家庭孩子,从小留守,大一点跟着打工的父母颠沛流离,到处辗转求学。青云计划为他们建立了一个乌托邦。
在家里,他们是被父母忽视的小透明,因为贫穷,他们受尽了人间冷暖。然而在学校,他们仍然被当做一个天才,受到每一个老师的关怀和尊重。
图片皆来自《人物》
“青云计划”上到项目组织人,下到执行教学计划的老师,都有一个共识: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开阔他们的眼界,他们的成绩可以不好,但见识一定不能不多。
在这个理念下,孩子三年间被带着参观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刘正奎凭借自己中科院的关系,请来了十多位院士来学校做演讲。此外,老师们还经常给孩子们播放短片,让他们了解像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这样的学校,还告诉他们什么是托福、SAT考试。
这些孩子虽然出身于社会最底层,但他们见识过广袤的天地是什么样的,青云计划就像一架梯子,托着他们,让他们像家世优渥的孩子一样,有机会看看真正精彩的世界。
青云班孩子们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完全比照八中的教学方案来的。学校跳出了传统的公立教育体系,摒弃了公立学校的教材,把课程分成了四个科学群,包括自然学科群、语言文史学科群、身心健康学科群、艺术与生态学科群。
这些学科中,最受重视的反而是体育。青云班的体育课可不像大多数公立学校一样,把孩子圈在操场上做运动,而是把孩子带到大自然去丰富感官体验。
奥森、地坛公园、后海、朝阳公园、国子监、鸟巢……到处留下了青云班孩子们的足迹。
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都是徒步去这些地方。出了校门,体育课就开始了。进了公园,自然课也开课了,每一棵大树,每一片叶子,每一朵小花都可以是教具。
这一套完全照搬了八中少儿班的教学模式。少儿班每年有那么多少年天才,却极少出现因为早慧而抑郁的孩子,就是得益于这些书本之外的活动。
正是这样的课程,把少儿班那些飘在天上的孩子们拉到了地上,也让原本就在地上的青云班孩子,把现实与知识联结到了一起。
除了体育课,青云班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老师特别关注的。有一次,两个孩子在玩闹的时候,一个孩子脱下了另一个孩子的裤子。这件事被校长刘正奎定性为校园霸凌,整整安排了三节课来给孩子上关于校园霸凌,以及性别与尊重的启蒙课。
这就是青云班的孩子在小学时接受的教育。
然而好景不长,转眼孩子们面临小学毕业,困难一个接一个来临。最主要的问题是,大部分青云班的孩子都没有北京户口。
北京户口,成了卡住整个项目的关键:没有北京户口的孩子不能在北京上公立初中,也不能在北京参加中考。
为了让他们继续求学,项目组把他们转到了一所民办初中继续求学。有几个孩子因为父母工作的变动,退出了计划。
因为没有属于自己的学校,孩子们初中是被打散了分进不同的班级读书的,没有机会再接受因材施教的特殊教育。
初中升高中,户口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他们没注定不能在北京接受高考。
干脆送孩子们出国留学吧!项目组拍板。于是他们被安排到了俞敏洪开办的新东方国际学校,一所以出国为主要目的的国际学校。
在这里,孩子们接受了和国际接轨的教育,也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可以有多大。
高考时,项目组给孩子们安排了去西澳大学留学,因为西澳大学愿意给这些孩子奖学金,减免他们的全部学费,项目组可以解决他们的住宿费用,但是生活费需要他们自己想办法。
一年5万元,对于留学来说,算是少得不能再少的费用了,可由于这些孩子大多出身寒门,他们中有的人连飞机票都买不起。
青云之路只能戛然而止。
十年青云路,一部分孩子去了西澳读书,有北京户口的两个孩子一个上了北大,一个考上了国外的高校,有的孩子没钱出国,回原籍上高中,考上了大学、大专,还有几个孩子压根没有继续学业。
对于青云计划的项目策划者来说,青云计划并没有达到他们当年的预期。他们没能把孩子们整整齐齐地送到全国甚至全世界最好的高校,也没能改变孩子们的阶层。
可是这个计划也实实在在改变了一些孩子的眼界和命运。
他们原本的人生轨迹,也许是读到初中就辍学了,也许是早早嫁人生子,也许是一辈子都在底层打转,没有机会看书学习,更不用提出国深造了……
我相信只要是青云班的孩子,即便是没有读本科或大专,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他们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然而青云计划也给了我们一些别的启示。
第一、户籍制度已经成了一道天堑,拦在许多孩子面前。
即便是项目方花了如此多的人力物力与之对抗,也只能做到这样。(青云计划前后总计投入了5000万。)
有多少没有户籍的家庭,为了得到一个教育机会,付出多少挣扎和努力。
然而,有户籍的孩子和没有户籍的孩子,无论是先天资质还是后天努力,差别到底又有多大呢?
第二、青云班的孩子后来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因为小学阶段奠定的基础。
我们的公办小学整天把孩子圈起来读书,可是知识到底有那么重要吗?
无论是少儿班还是青云班的孩子,都没有经过大量刷题,关起门苦读,但在个人素质上,他们要比同龄人高不止一筹。
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能不能借鉴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让每个孩子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不是消耗大量时间,去把那么一个两个知识点掌握到极致!
在我看来,青云计划并没有失败,青云计划或许是一个伟大成功的开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