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 网课

错峰开学,网课先行 南京高校本周迎来返校潮

随着开学临近,南京高校本周将迎来返校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南京最早开学的一批高校在安排新学期返校工作时,严格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都遵守了“错峰”原则,安排学生分…

随着开学临近,南京高校本周将迎来返校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南京最早开学的一批高校在安排新学期返校工作时,严格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都遵守了“错峰”原则,安排学生分期分批返校。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教学进度,网课在开学之初也派上了用场。

分期分批,学生错峰返校

南林大将学生返校时间分为两批,之间相隔一周时间。第一批是2月14日后到访过省外或从省外返校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报到时间是2月26日-2月28日。这三天也有细分,其中26日是大一大二学生返校,27日是大三,28日是大四,而研究生则分学院在27日、28日两天返校。第二批是14天内未出省学生,报到时间是3月6日-3月7日,其中大一大二是6日,大三大四是7日。

南林大学工处处长董博介绍,根据之前学生们健康打卡的情况,第一批返校的学生大约1.2万人,第二批1.3万-1.4万人,两批的人数相差不多。两批时间之所以相隔一周,主要考虑到两个因素:一是第一批学生返校时间有三天,加上核酸检测也需要一两天;二是3月1日开始,学校线上教学启动,为了保证学生们第一周正常上课不中断,第二批返校时间安排在周末没有课的时候。

考虑到人群分流,在返校当天,南林大将同时安排7个入校通道,根据返校师生的情况予以开放,如私乘车辆是否需要临时停靠点,教职工和校内居民的专门入口等,不同情况从不同入口进校。而21:00以后入校的学生,则由保卫处按照防疫核查要求,核查体温、健康码、当日校园二维码,核查学生入校。学校还要求,所有外来车辆和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园。

南京工业大学也是按照“错时错峰、分期分批”要求安排师生返校。本科生报到时间从2月26日开始,到28日结束,不同的学院根据要求分三天返校。研究生报到时间晚一点。

其中江浦校区全体博士生、毕业班硕士生,丁家桥校区全体硕博士生于3月1日返校报到,江浦校区其他年级硕士生于3月2日返校报到。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开学时间为2月27日、28日,要求学生有序错峰返校,2月27日安排2018级、2019级学生返校,2月28日安排2020级学生返校。

错峰开学,网课先行 南京高校本周迎来返校潮

核酸检测,两天检测1.4万人

据了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南京高校中开学较早的,并在2月23日-24日已组织开展核酸采集检测工作。两天时间,大约1.4万名14天内从省外返苏的师生员工完成了检测。检测费用全部由省财政专项经费承担。

在核酸检测现场,学校在篮球场、田径场共设立了四个临时采样点。入口区、登记等候区、登记区、采样等候区、采样区、污物处置区、缓冲区、临时隔离区、物资存放区、出口区等区域一应俱全,不同区域承担不同的功能。

检测过程中,师生员工全部佩戴口罩、保持间距。排队入场、信息登记、采集样本……各环节依次进行,有条不紊。经工作人员登记核对信息,完成咽拭子采集后,迅速离场。据同学们反映,检测过程很快,没什么特别的不适感,医护人员都很专业。

南林大将检测采样地点安排在体育馆,对14天内省外返苏学生,从2月26日下午到28日全天,分多时段进行核酸检测,3月1日上午还将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补测。学校要求,采样完成后,在检测结果出来前原则上不得离开校园,在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除食堂就餐外,非必要不出宿舍,寝室间不串门。

网课先行,确保教学进度

为了确保正常的教学进度,不少高校将开学时间定在3月1日。不管学生是否返校,头两周一般都是网课先行。

南林大的本科生在开学前三周安排线上教学,从第四周起所有的教学活动均转至线下进行。少量不适合在线教学的课程,如需要专业软件、需结合现场操作课、课内有实验或实践环节无法在线进行的等,调整至第四周开课。而上学期尚未完成的期末考试,统一推迟至春季学期线下教学后进行。对于研究生,则前两周安排线上教学,从第三周起所有的教学活动均转至线下进行。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新学期开学初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而线下教学继续实行分楼层错峰下课,即第1-2层楼(含负一楼)上课时间:10:10-11:40;第3-4层楼上课时间:10:10-11:50;第5层楼及以上上课时间:10:10-12:00。

此外,南京邮电大学目前已启动居家网课,学生返校后还将再上两周网课。南京工业大学开学前两周则以线上教学为主、线下教学为辅。

南林大学工处处长董博表示,去年春季高校已实行过线上教学,课程表和正常线下教学一样安排,学生已经比较熟悉这种教学模式。从学校的调研结果看,网课的效果总体上还是不错的。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每日科技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outiao365.com.cn/news/202102/2317.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99612802

Q Q: 89397390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