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头条讯:扎克·施耐德从电影制作之初,就向外界透露导演剪辑版的《正义联盟》将会采取一刀不切的方式,完整向观众展现这部电影的本来面貌,而HBOMAX的原先准备将电影改成电视剧的播出计划也证明了这部电影将会拥有史无前例的片长。
可是片长就能证明这部导剪版比之前的院线版更高明吗?似乎不见得。
当年院线版上映的时候,很多影迷纷纷表示相比数年前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这部容纳了更多英雄和野心的商业电影大作更像是一锅乱炖。
电影在主线剧情推进、人物关系描摹、特效场面制作上无一例外地让观众深感不适,虽然当年由于是乔斯·韦登接手了电影的后续拍摄和制作,使得扎克·施耐德可以将锅推到前者身上,但是看完导剪版,我觉得电影在很多方面出现的问题应该由扎克·施耐德承担。
首先是对于电影在场景上的展现,虽然在电影场景塑造中运用特效技术在今天的好莱坞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并不意味着特效就能够完全替代电影应有的现实塑造,即便是《阿凡达》、《蝙蝠侠:黑暗骑士》这样的顶级商业电影依旧需要进行现实布景。
只有在电影与现实间取得平衡,才能让观众有所共鸣。
然而无论是院线版还是导剪版,《正义联盟》所呈现出来的质感却是一种不真实感,似乎演员们是在虚拟的特效中进行表演,脱离了现实。
还有不得不提的是,在浓厚的油画滤镜之下,即便不是需要大规模特效制作的普通场景中,人物那种脱离现实的感觉依旧存在。
如果在《斯巴达300勇士》中,为了烘托悲壮凝重的氛围,同时也是为了用油画的质感强烈突出暴力美学的魅力,采用对比鲜明、色调厚重的滤镜倒也说得过去,那么在《正义联盟》这样一部本就有大量夜戏的超级英雄电影中依旧采用同一类型的滤镜是想让观众什么都看不清吗?
通过之前几部电影作品,相信许多影迷都知道扎克·施耐德是一个骨灰级别的DC漫画迷经常会在自己执导的漫改电影作品中融入很多致敬元素,诸如对以往经典漫画作品或者是电影作品的致敬。
这样的致敬其实在许多漫改电影中都能看到,漫威电影宇宙中的致敬其实也不在少数,但是如果一味追求致敬而忽略对主线剧情的构建,显然是得不偿失。
《超人大战蝙蝠侠》便是犯了这样一个得不偿失、反客为主的错误。
无论是院线版还是导剪版,《超人大战蝙蝠侠》虽然融入了许多对以往漫画、系列电影的致敬,但是由于主线剧情推进缓慢和人物行为动机难以自圆其说,使得这部电影在口碑评价上形成了漫改迷与路人观众近乎两极的评价,而扎克·施耐德显然没有从这次失败中吸取教训。
在时长超过四个小时的《扎克·施耐德的正义联盟》中,我们可以看出扎克·施耐德想要在这部电影作品中实现巨大野心,也为这部电影付出了太多的心血。
但是不加取舍,不分主次地将众多支线剧情、彩蛋人物以及经典致敬一股脑的全部塞进同一部电影中,只为了还原经典漫画元素和场景显然并不是正确的做法。
因为评价一部漫改电影是否出色,并不是靠致敬元素和人物彩蛋堆砌多少来进行区分认定的。
相较于当年的院线版,今天展现在观众们眼前的这部导剪版在人物刻画上显然要更加完整和深刻。
蝙蝠侠集结正义联盟一众成员的全过程、神奇女侠对达克赛德和远古大战的讲述、钢骨、闪电侠、海王角色的诞生和成长、荒原狼寻找母盒并征服地球的原因和野心等等这些都是院线版所没有的。
一方面详细的剧情阐述使得观众得以更加深入了解电影中那个超级英雄和世界危机并存的世界以及众多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大量的人物刻画也使得这部《正义联盟》与其说是一部电影,倒不如说是一个由数个章节组成的“动态超级英雄漫画”。
虽说电影是由于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才选择放弃在院线上映,但是按照如今的成片来看,即便在院线上映,影院和观众也难以接受这样一部时长达四个小时的超级英雄类型电影。在平衡电影时长这一点上,扎克·施耐德无疑是完败的。
在经历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前期铺垫之后,《正义联盟》几乎到第三个小时才开始逐渐进入高潮大战。
但是令人失望的是,这场高潮大战依旧还是和数年前的院线版基本一致。
描绘的是荒原狼和一众正义联盟成员之间的对决,达克赛德和他的黑暗军团直到电影结束也没能正式参与到战斗中。
不过这一点似乎也情有可原,毕竟扎克·施耐德之前构思的便是一个完整的“正义联盟”三部曲故事,所以作为序章的《正义联盟》首集剧情中自然不可能出现与达克赛德旷日持久的终极对决。
或许是因为高层的反对,亦或是制作经费的不足,片中的绿灯侠、火星猎人、小丑、由郑恺扮演的没有变身镜头的原子侠等角色依旧存在着诸多遗憾。
如果扎克·施耐德当年能够不受干预地去打造一个完整的“正义联盟三部曲”,或许今天这部《扎克·施耐德版的正义联盟》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能够被均衡的分散到三部电影中。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