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 网课

囤教辅囤网课,本质上都是焦虑的魔障打不破

每日头条讯:今天囤教辅资料的家长,与30年前相声里讽刺的“老急”何异?  “双减”政策出台两个月。孩子作业少了,负担轻了,部分家长反而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受…

每日头条讯:今天囤教辅资料的家长,与30年前相声里讽刺的“老急”何异?

  “双减”政策出台两个月。孩子作业少了,负担轻了,部分家长反而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受“怕孩子输在起跑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传统观念影响,部分家长产生恐慌情绪,担心买不到教辅材料,认为有必要购买大容量硬盘,提前囤积教培资料。

  针对此类现象,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回应称:完全没有必要担忧。培训材料不是越多越好,要优中选优,精中选精,不要大量囤积未经审核的辅导材料,要把减轻孩子课外负担作为首要目标进行考量。

  一些家长如松鼠过冬般囤教辅,究竟是什么心理?打个可能并不恰当的比喻。老一辈经历过困难时期,讲究“家里有粮、心里不慌”,冰箱里总是放着几个月也吃不完的冻肉。新一代成长于物质充裕的时代,24小时便利店随处可见,自然没有囤积食物的习惯。

  “囤”的本意,其实是缓解焦虑,从中寻求某种安全感。不少虎爸虎妈,长期深陷残酷的教育竞赛,他们把“多考一分,干掉千人”奉为圭臬,将教育视为古罗马斗兽场的游戏。尽管“双减”政策落地,不少家长依然悬着一颗“内卷”的心。

  几年前,一句春晚小品台词流传甚广,“小样儿,脱了马甲照样认识你。”囤教辅也是一样,不过是家长焦虑套上了新马甲。

  “双减”之前,家长流行疯狂囤课。“剁手”买课一时爽,也不管孩子受不受得了。每周七天,孩子不是在补课,就是在补课的路上。中年家长自嘲为宁愿自己“吃土”,也要尽力供孩子“碎钞”。

  “双减”之后,学科班少了,素质班来了。体育类、艺术类课程爆满,有的家长现身说法,“一星期一次的声乐、黑管300元一课时,羽毛球一对一的话350一小时,芭蕾50个课时1万5千多”“素质教育卷起来的话,同样恐怖”。

  现如今,又有了买硬盘囤教辅资料的奇葩操作。实际上,为了报班而报班,为了囤课而囤课,本质上都是焦虑的魔障打不破。

  当然,很多家长将报班视为解忧草,误以为教辅资料中自有黄金屋,表面看是从众心理作祟,实质上还是人在屋檐下的窘迫。

  不少家长反映,学校教材满足不了考试要求,不靠教辅“开小灶”,难道等着孩子中考时才被“开盲盒”?更多家长担心,目前职业教育尚不成熟,职场上好工作与好文凭挂钩,趁着孩子“少壮”时补课,总比“老大徒伤悲”要好。

  9月23日,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提出——“双减”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必须注重当前和长远相统一,往深里做、往宽里做、往严里做、往远里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这话值得仔细琢磨,“双减”是对以往教育生态的系统性纠偏,既往的陈旧观念都要一一打破,一些家长应看清形势、调整心态,陪伴孩子成长,共同探寻教育的真谛。

  最后,我想起一个经典段子。1991年的春晚舞台上,姜昆、唐杰忠表演了相声《着急》。段子辛辣讽刺了邻居“老急”,顾名思义就是“老着急”。他从孩子出生、入托、功课难一路急到考大学、找工作、找对象。

  相声结尾处,出现一个点睛之笔。听说副食品涨价的传言,“老急”忙不迭囤了一洗澡盆醋,两水缸酱油,八抽屉味精,一大衣柜花椒面……结果天天盼涨价的“老急”,等来的却是食品价格下调的消息。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每日科技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outiao365.com.cn/news/202109/5725.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99612802

Q Q: 89397390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