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 读书

现存最早研究野生食用植物的著作——《救荒本草》

每日头条讯:明朝初年,由于长期战乱,中原地区赤地千里,加上水旱灾害频发,黄河多次决口,导致饿殍遍野,普通百姓,只能以草根树皮果腹。在这种背景下,世界上最早研究野…

每日头条讯:明朝初年,由于长期战乱,中原地区赤地千里,加上水旱灾害频发,黄河多次决口,导致饿殍遍野,普通百姓,只能以草根树皮果腹。在这种背景下,世界上最早研究野生食用植物的著作——《救荒本草》诞生了。

  《救荒本草》的成书过程

  朱橚(1361年~1425年),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洪武十一年(1378年)被封为周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到开封就藩。

  为了帮助穷苦百姓度过饥荒难关,并用身边植物治疗疾病,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开始,朱橚在开封府邸开辟了一个植物园,种植开封本地的可食用植物,以及河南嵩山地区、豫晋交界太行山区、豫北地区的可食用植物。在这些植物中,除米谷、豆类、瓜果、蔬菜等供日常食用的之外,还记载了一些必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食用的有毒植物,以便荒年时借以充饥。

  同时,朱橚组织了一个学者团队,对这些植物进行观察、研究、绘图,描述其形态、生长环境,以及加工处理烹调方法。朱橚还派学者认真总结劳动人民在长期食用野生植物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知识,认真总结历代中医本草学著作对野生植物的认识和利用。

  朱橚和他的学者团队,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进行《救荒本草》的编著工作。永乐四年(1406年),《救荒本草》编著成功,并在开封刊刻印发。

  《救荒本草》是一部专门讲述地方性植物并结合食用方面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志,全书分为上、下两卷,记载植物414种,每种都配有精美的木刻插图,其中出自历代本草的有138种,新增276种。

  《救荒本草》的主要内容

  《救荒本草》按部编目分类,分为草类245种、木类80种、米谷类20种、果类23种、菜类46种。

  同时,又按可食部位在各部之下进一步分为叶可食、根可食、实可食等,叶可食237种、实可食61种、叶及实皆可食43种、根可食28种、根叶可食16种、根及实皆可食5种、根笋可食3种、根及花可食2种、花可食5种、花叶可食5种、花叶及实皆可食2种、叶皮及实皆可食2种、茎可食3种、笋可食1种、笋及实皆可食1种。

  《救荒本草》作为一部记载食用野生植物的专业书籍,具有资源调查性质,其编辑仅以食用植物为限,这一点与传统本草有所区别,是从传统本草学中分化出来的产物,是我国本草学从药物学向应用植物学发展的一个标志。

  与传统本草著作不同,《救荒本草》的描述来自直接的观察,不进行烦琐的考证,只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将植物形态等表述出来;描述一种植物,即附有一张插图,图文配合相当紧凑,无论是普及植物学知识,还是便利民众寻找食物,都具有重要意义。

  《救荒本草》在植物描述方面具有较高水平,能抓住植物的一些主要特征,如花基数、叶脉、花序等。此外还使用了一些易为学者和民众接受,能够简洁、确切地描述出植物特征的植物学术语,对植物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救荒本草》记载了一些新颖的消除某些食用植物毒性的方法。基于经典本草书中豆可以解毒的说法,《救荒本草》想出用豆叶与有毒植物商陆同蒸以消其毒性的制备法。在讲述白屈菜的食用时,设计了用细土与煮熟的植物体同浸,然后再淘洗以除去其中有毒物质。有人认为,近代植物化学领域中吸附分离法的应用,即始于《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的中医本草学特点

  《救荒本草》将植物学和本草学结合起来,综合两个学科的优势,具有以下特点。

  开拓了可食用本草的药用领域。《救荒本草》中记载的植物不仅可以日常食用和备荒救饥,还能用来治疗疾病。李约瑟说:“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人对食物和药用植物没有严格的区别;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食用植物同时也作为家用药物,或是被医生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处方之中。”

  《救荒本草》中明确记载了一些可食用植物的药用价值,如堇堇菜、野西瓜苗、透骨草等。介绍了这些植物作为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如无花果“今人传说治心痛,用叶煎汤服甚效”。介绍了这些植物的地道产地,如苍术“嵩山茅山者佳”,柴胡“生丹州结青子,与他处不类”,枸杞“陕西枸杞,甘美异于诸处”等。扩展了这些植物的药用功效,如“(金银花)本草中不言善治痈发背,近代名人用之奇效”。

  总结了一些药学理论和规律。如中药的“四气五味”思想和配伍思想。“四气”即药物的温、凉、寒、热性质,“五味”即药物辛、甘、酸、苦、咸5种不同的滋味。如绵枣“味甜性寒”;莠草子“味微苦,性温”;苍耳“叶味苦辛,性微寒”;和尚菜“叶味辛酸微咸”。

  《救荒本草》总结了药物的配伍理论。

  相使关系:如果两种药物性能、功效相似,一种药物作为主药物,另一种作为辅药物,配合使用,辅药物提高了主药物的功效,如柴胡“半夏为之使”;菊花“枸杞、桑根、白皮为之使”;栝楼根“枸杞为之使”。“为之使”说明两种植物适合同时使用。

  相畏关系:一种中药的毒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中药降低或消除,如天门冬“畏曾青”。

  相杀关系:一种中药能降低或消除另一种中药的毒性或副作用,如远志“杀附子毒”。

  相恶关系:一种中药能使另一种中药原有功效降低,甚至失效,如白薇“恶黄芪、大黄、大戟、干姜、干漆、山茱萸、大枣”。

  相反关系:两种中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如金瓜儿“与酒相反”。随着新药用植物物种的发现,《救荒本草》及时总结了它们的药用性质,丰富了药学理论和规律。

  为后世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救荒本草》记述的植物有近2/3是以前的本草书中所没有记载过的。《救荒本草》对新本草所进行的描述、绘图等工作,为后世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参考的资料。

  李时珍认为《救荒本草》“颇详明可据”,在《本草纲目》中,不仅引用了其中的材料,而且还吸收了它描述植物的先进方法。

  陈嘉谟编著《本草蒙筌》时也采用了《救荒本草》的某些方法。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将《救荒本草》全文收载。

  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中的许多图文也引自《救荒本草》。

  清代吴其濬在撰写《植物名实图考》时,不但效法朱橚通过实际调查和收集实物的方法来取得第一手资料,而且直接引用了《救荒本草》中的大量图文。

  明清两代有多部救荒著作问世,如王磐的《野菜谱》、周覆靖的《茹草编》、鲍山的《野菜博录》等,均大量摘引了《救荒本草》的内容。

  发展了中医食疗思想。《救荒本草》记载了一些植物的食用和药用功效,利用日常饮食来进行保健和治病。如地榆根可以酿药酒;苍术、地黄苗“久服轻身,延年不饥”。同时记录了一些久食对健康有害的植物,如莙荙菜“不可多食,动气破腹”;和尚菜“不可多食,多食令人面肿”等。

  《救荒本草》的流传影响

  《救荒本草》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在日本先后刊刻,还有手抄本多种问世,受到很大重视,当时有关的研究文献达15种。《救荒本草》曾由英国药学家译成英文,并认为《救荒本草》的原版木刻图比《本草纲目》高明。美国植物学家赞颂《救荒本草》配图的精确,超过了当时的欧洲。美国科学史家认为《救荒本草》可能是中世纪最卓越的本草书籍。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每日科技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outiao365.com.cn/news/202203/7363.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99612802

Q Q: 89397390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