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技头条讯:
我女儿今年上初二,沉迷手机游戏,刷短视频,总把自己反锁在屋里。前段时间,还偷用我的手机给游戏充值4000元,被我发现后,打骂了她一顿,现在我一说话,她就把耳朵捂上,拒绝交流。我该怎么办?
孩子这种情况,是自我管理能力差、逆反心理严重的表现。
孩子之所以沉迷手机,一方面是因为手机游戏、短视频在设计上有符合孩子心理的内容,不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导致上瘾。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游戏等能使孩子释放压力、产生快感,以至于孩子逃避正常的学习压力,放弃学习,沉浸在手机网络或游戏中。有些孩子存在人际交往上的困难,也会远离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到虚拟世界中寻找朋友,从而导致孩子更加远离人际交往。同时,自控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也容易长时间沉溺于手机。
孩子沉迷手机之初,家长的说教、管控、甚至打骂或许会奏效,但很快就不起作用了。根据“麦拉宾法则”,孩子只能接收到家长7%的说教内容。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身教重于言传,优秀的家长不应该是发号施令的人,而应当做孩子的榜样,和孩子共同成长。另外,打骂孩子这种方式,只能让孩子一时屈服,孩子表面顺从,但问题并没有解决,而且打骂指责容易导致孩子自尊心受挫、负面情绪滋生,只会让孩子更加抵触和排斥父母。
家长如何应对这种现象?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管理学上有一个“吉尔伯特定律”,说的是:我们都喜欢自己认同的人,愿意为他做事,听从他的指令,任劳任怨,不计得失。这条定律放在家庭教育上同样适用,如果你想要孩子听你的,先要让孩子喜欢你。亲子关系的质量是决定孩子是否沉迷手机的重要因素,亲子互动的频率越高,种类越丰富,孩子沉迷手机的概率就越低。
和良好的亲子互动相比,手机从来都不是孩子的第一选择,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父母足够的关注和陪伴,自然不会只想着手机了。
其次,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有时候孩子玩手机可能是因为太无聊了,或者身边的人都在玩,自己也跟风模仿,这时候父母要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带孩子离开虚拟世界,外出走走,散散步,打打球,或者玩一玩益智类游戏,同时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知道除了手机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再者,家长禁止孩子玩手机,有些脾气暴躁的家长甚至直接断网、摔手机、打骂孩子,这样的做法适得其反。心理学的“禁果效应”,就是说在好奇心和逆反心理的作用下,越是被禁止的东西,就越有诱惑力,让人越想去尝试,对于孩子玩手机这件事也是一样,你越不让他玩,他就越想玩。因此,最好和孩子商量每周或每天合理玩手机的时长。
此外,别把手机当奖励。有的父母会跟孩子说:“你先把作业完成,再奖励你玩手机”“这次考试进步多少名,就奖励你玩多长时间手机”……这种说法属于外部激励,短期内可能有果,久而久之会增加手机对孩子的吸引力,让孩子更难以自拔,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总之,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理解孩子、开导孩子,让孩子在家长身边找到归属感、认同感和价值感。这样,孩子就会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