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产业

中外半导体在“围栏”外寻合作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沈怡然每日科技头条讯:2022年11月,…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沈怡然

每日科技头条讯:2022年11月,意法半导体全球CEOJean-MarcChery带领一行人拜访中国,

今年5月意法半导体与国产芯片三安光电宣布合资建厂,这也是三年来首例中外半导体合资的案例。

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魏少军在2023年南沙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论坛上将意法半导体与国产芯片三安光电合资作为一个案例,用来说明“企业家跟政治家们想的问题不是一回事”。魏少军表示,要重新理解半导体产业的全球化,来维护半导体全球供应链的完整性,实现再全球化。

一些迹象表明,尽管半导体全球化面临种种挑战,但合作依然在持续进行,甚至呈现阶段性“回暖”变化。

芯谋研究总监宋长庚对记者表示,意法半导体在中国合资建厂只是一个典型案例,还有很多美国企业向芯谋研究咨询与中国重新合作的新模式,以及与哪些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合作。

产业人士对这种回暖有进一步分析。

一位产业人士认为这是半导体供应链被人为打断后的一次“再全球化”。先进技术的“围栏”之内,供应链的分裂将会体现得的更加明显,而在围栏之外,基于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产能,特别是在汽车芯片方面巨大的需求,中外企业依然可以找到合作的空间。

换一种方式扎根中国

去年11月Jean-MarcChery到访重庆,连同全球市场营销总裁JeromeRoux、中国区总裁曹志平等人拜访了长安汽车、赛力斯汽车、宁德时代、固德威、威迈斯新能源、埃泰克汽车电子。

着力推进工业和汽车芯片是意法半导体近几年的战略方向,公司立下了三年内营收超200亿美元的战略目标。截至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拿下更多中国市场,是实现这一宏大目标的关键。

作为排名前五的半导体厂商,意法半导体在全球布局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销售等环节,在中国有14个办事处,以销售为主,除了早期在深圳有一座合资封测工厂,入华40年来,不曾建过一座完整的芯片生产厂。

今年6月7日,意法半导体宣布选择了三安光电作为合资建厂的伙伴,双方拟在重庆建设一家8英寸碳化硅器件制造工厂,总投资额32亿美元。作为一家老牌国产半导体厂商,三安光电在碳化硅产业链上有着全面布局。

宋长庚表示,对于三安光电,意法是技术强劲、获得市场认可的合作伙伴,双方联合能在碳化硅上形成一条完整产业链,保证产品供应。对于意法半导体,无论合资还是独建工厂都是一个巨大改变,半年决策时间对于一家欧洲企业来说非常迅速的。

宋长庚表示,一直以来,诸多外资半导体企业在中国只销售、不生产,但是随着全球化逆流、半导体进入下行周期、中国市场又在新能源等赛道上一枝独秀,更多外资开始考虑如何在中国保持存在感,如何继续跟中国的产业生态合作。

宋长庚表示,如今,从车厂、Tier1、汽车芯片的国产供应链正在形成,加之逆全球化风向,国产车厂会首选本土的供应商,如果一家外资企业在中国仅作为一个销售机构,很容易被客户认为不稳定、容易被各种因素打断。所以,站在经营的角度,一些外资要扎根中国,就要改变自身在中国的经营方式。

产业合作回温

作为一家半导体专业咨询研究公司总监,宋长庚发现了变化:半导体国际合作有所回暖,以前企业关注市场、客户、竞争对手的发展情况,上半年来更多企业开始考虑中外合作,尤其一些外企,开始考虑如何在中国保持存在。

芯谋研究认为,回暖与产业周期和市场环境的转换有关。

半导体作为周期性行业,自2021下半年进入下行周期,至2023年仍未进入上升态势。WSTS机构已下调今年半导体增长预测,又逢通胀上升和终端市场需求疲软,预计美洲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市场将分别收缩 9.1%和 15.1%。2023年一季度英特尔、美光等大厂也发布了净亏损的业绩。

这意味着,在这个阶段中国市场变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在诸如汽车芯片等新兴领域。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今年5月公开称“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市场”,美国半导体协会总裁约翰·纽菲尔称“中国是我们最大的市场,我们不能缺席”。

魏少军在2023年南沙国际集成电路产业论坛上表示,中国的超大芯片市场地位短期内不变。中国和世界的依赖度会出现再平衡,但逆全球化的大趋势也不会变。

在魏少军看来,产业需要重新理解半导体的全球化,来维护半导体全球供应链的完整性,实现“再全球化”,这和过去二十年来的全球化内容有所不同,但根本目的相同,即企业分工合作,寻求利润最大化。

魏少军以汽车电子为例,中国是电动汽车发展最快的国家,由此产生的供应链也是全新的。从主机厂商、系统集成商到芯片供应商,都有新的角色。

在本次南沙论坛上,汽车芯片恩智浦半导体大中华区主席李廷伟、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璞也出席发言,和意法半导体类似,他们的目标也是中国智能汽车市场。

李廷伟表示,产业从“逆全球化”到“再全球化”,那么下一步如何“再全球化”,如何重新打造全球化合作的供应链,这对企业家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议题。比如面对“软件定义汽车”新趋势,芯片厂商不能像过去只和供应商交流,要和软件供应商、Tier1以及EMS(设备制造服务商)都合作,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如果让车厂和太多上游企业交流,耗费的时间、沟通成本最终都会导致供应链利润损失,所以产业链重构与合作势在必行。

围栏内外

在过去的数年时间中,美国从制造、设备、关键企业的前沿技术限制等方面,系统性地设置了“围栏”,后来“Chip4联盟”、日本设备禁令、荷兰对华禁售光刻机,各国对半导体砌起“小院高墙”。

芯谋研究认为,当“围栏”确立之后,边际效应显著降低之时,无论美国政府还是美国企业,都开始寻求制裁政策上下边界之间的合作空间。

但在围墙之内,半导体的合作正在变得更为艰难。

一位美系设备商人士对记者称,公司非常渴望将中国大陆业务恢复到正常状态。目前,给中国客户运送的设备具体截止到哪一技术节点已经非常明确,没有任何松绑的消息。下半年中国的部分先进节点业务仍然搁置。美国三大半导体设备厂商科磊(KLA)、泛林研究(LamResearch)、应用材料(AppliedMaterials)长期向中国销售半导体先进设备,但在2022年10月美国的半导体出口禁令中,被要求停止供货涉及先进技术的部分。

记者从接近三星电子人士处获悉,三星电子在中国采购先进半导体设备再一次受美国豁免一年。美国政府于2022年10月对销往中国大陆的半导体设备、EDA工具等实施管制,这一规定波及到三星电子、台积电和SK海力士等非中国大陆企业在华生产。对于三星电子,原本给予的一年豁免期将于今年10月届满,现在可延长至2024年10月。

上述半导体研究人士对记者称,诸多好消息,都是在“围栏”之外的缓和,三星电子、台积电、SK海力士等被豁免的大厂只是海外在内地;美国恢复供货华为的部分并非高端芯片,即便不恢复企业靠自身也能解决供应问题……

该研究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围栏”以内没有放松反而更加严格,近期日本半导体出口禁令限制的23项生产设备,都是国内用于生产先进半导体的关键设备。对于回暖期望不要太高,因为分裂的大趋势并未改变。

从现状看,占有新能源车、工业机器人、物联网等市场,中国成熟芯片的生产制造对全球半导体企业的吸引力持续增强,中外合作频频。

中芯国际、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头部半导体企业,则由于进口设备技术的受限,在14nm及以下制程和先进存储技术上仍举步维艰。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每日科技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outiao365.com.cn/news/202306/12260.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99612802

Q Q: 89397390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