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技头条讯:拜登的手段相当狠辣,在地缘上压缩中国的喘息空间,为了拉拢印度对抗中国,甚至想把中国藏南地区划给印度。
我看路透社等媒体3月15日报道,美国参议院此前通过一份两党决议,该决议声称中国藏南地区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宣布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是中印两国的边界线。
而据印媒《印度斯坦时报》7月15日报道,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SFRC)在两党基础上批准了一项决议,该决议重申中国藏南,也就是印度口中的伪阿鲁纳恰尔邦,是作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
美国单方面把藏南划给印度,是通过国内决议解决国际问题,严重缺乏合法性,不过华盛顿这个举动旨在助长印度的侵略野心,企图促使中印矛盾激化,继而让中国陷入同另一个大国之间的地缘战争。即便中印之间不会爆发战争,印度在西北方向也会对中国构成威胁,美国围堵中国的重点区域在台海、南海、半岛等区域,因此,华盛顿让印度对中国构成威胁,有利于分散中国的军力部署,一旦战争打响,来自多个方向的压力,可以更有效率地消耗中国。
美国的决议,中国当然不会承认,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是当初英国殖民者划的,也同样是无稽之谈,当然,现在不是跟印度算账的好时机,毕竟美国才是最大的隐患,只要印度不作死,中印两国的问题只会停留在吵架放狠话的阶段。莫迪政府也不傻,让美国把藏南划给印度,只是趁机牟取利益,真要印度与中国开战,其中的利益不足以让印度冒险。
美国误判印度,美印合作根基不稳
美国这份决议除了恶心一下中国以外,并没有任何实质作用,拜登政府想激化中印矛盾,从而推动中印两国走向全面冲突,但实际上,从印度的发展目标来看,中印两国之间并不存在无法弥合的矛盾。如果对印度有足够了解就会发现,他们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南亚霸权和印度洋霸权,与中国之间保持领土争议,纯粹是为了碰瓷揩油,拿制衡中国这一点向西方索取利益,但把目光放长远来看,中印两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当中,都不会有核心利益的冲突。
所以,美印两国沆瀣一气,看着像是同盟关系非常稳固,其实是因为美国对印度产生了误判,美国非常喜欢拍印度的马屁,总是称印度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主国家、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等等,夸多了自己就信了,美国以为美印两国存在共同的敌人,把维护霸权地位的希望寄托在印度身上,但事实与华盛顿的一厢情愿相去甚远。
晶晶认为,印度要实现南亚霸权和印度洋霸权,就必须先瓦解美国的世界霸权,因此,美印两国之间的合作注定会崩溃。
压舱石松动,中美经济“脱钩”?
不仅在地缘上持续向我们施压,拜登政府也没有放松在经贸上对中国的限制。
其实,在连续几任总统的努力之下,美国的供应链去中国化战略终于取得进展,中国已不再是美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如果说中美贸易合作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那么现在,这个压舱石已经开始松动。
有个宏观数据大家应该看到了,美国商务部统计了今年1月至5月期间,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贸易额,同比去年下降了大概四分之一,因此,自从2009年以来,时隔15年以后,中国第一次从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的位置上滑落,而且,中美两国的贸易联系还在持续减弱当中。
同样位于美洲大陆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逐渐替代中国的位置。
我看美国对华进口商品之所以大幅减少,有两个原因。第一,全球经济形势都不容乐观,美国同样如此,市场上存在通货膨胀,美联储还在加息,导致美国人民消费的意愿和能力一起降低,需求缩减。
第二,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推出的对华加征关税政策尚未取消,许多中国企业不得不前往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区建立组装厂,寻求绕开美国的关税门槛。
但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还是从中国进口,从数据上看,中国对外出口总额减少的幅度不大,但直接对美出口出现锐减。
中美贸易的确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过去四十年经济全球化的成功,实际上是中美共同推动的结果,因此,两国也吃下了最大的蛋糕。
如今美国大搞供应链去中国化,在世界范围内推动逆全球化,可以说正在摧毁过去四十年的合作成果,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已经松动,我认为照这个趋势走下去,经济脱钩只是时间问题。
那个叫着要对华搞脱钩叫得最响的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最近有个的表态,我感觉有必要跟大家在视频里再强调下,她认为任何以成本和效率优先的贸易规则都不利于美国,最终受益者都是中国,因此美国必须建立新的贸易体系,以安全为主要考量,从而剥离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戴琪的话语逻辑比较隐晦,但她的意思十分明确。这就是典型的零和博弈的思维。
如果美国以成本和效率为重,在国际贸易的竞争当中一定会输给中国,因为在成本和效率方面,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已经做到了极致,美国几乎没有任何理由拒绝中国的产品。
因此,美国必须推出针对性强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打压中国,同时培养容易掌控的供应链。
基于这种错误的零和博弈思维,必然也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因为害怕竞争而走向贸易保护,意味着美国已经没有勇气提倡自由贸易。
就像晶晶反复跟大家强调的,美国政府利用政治手段干预市场竞争,完全违反了客观规律,如果美国全然拒绝成本和效率优先的贸易规则,最终必将导致美国产品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在全球范围内彻底失去竞争力。
看空美国,多国运回黄金
美国为了维护霸权地位,在国际上开始胡闹。
比如在俄乌冲突当中,美国联合西方没收了属于俄罗斯的财产,这一举动让各路国际资本危若累卵,害怕将来也被美国如此对待,纷纷加大避险资产配置,多个国家开始运回黄金。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7月10日报道,一份针对各国央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各国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正越来越多地把黄金资产收回国内。
美国景顺投资公司在今年1月至3月对85家主权投资公司和57家央行进行了调查,其中有七成左右的受访者将黄金储存在国内,确保财产安全。媒体分析认为,发生这种现象,原因是国际上去美元化进程的影响,同时,投资者还担心他们的海外资产可能被美国冻结。
媒体的分析不无道理,多国运回黄金,主要是对美国的货币霸权失去信心,拜登政府挥霍无度,超量放水,印刷了过多的美元,再加上国债上限协议的突破,美国接下来的动作只会是继续印刷美元稀释债务,而存放在美国的黄金,会为美国政府的信用背书,一旦黄金不足以为货币作出担保,黄金发生挤兑,持有者就会承受损失。
另外,在俄乌冲突中,美国悍然没收属于俄罗斯的财产,已经完全违反了西方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破坏了美国政府的信用根基,如果继续把黄金存放在美国,难保将来不会受到美国的胁迫。
归根结底,多国开始运回黄金是对美国金融体系的未来感到悲观。在6月底的巴黎全球融资峰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表示,过去的国际金融体系已经过时,现在需要建立新的体系,而美国就是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当时,联邦财政部长耶伦就在台下坐着,可以说是怼脸输出。
金融与战争,美国陷入恶性循环
马克龙这么表态是有充分理由的,法国从上世纪就高喊去美元化,现在看着美国陷入困境,当然要跟着踩一脚。
去美元化是世界对美国冷战思维的惩罚,经过数十年的全球化进程以后,世界各个经济体已经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美国却反其道而行之,大搞逆全球化,并在中国周边策划地缘危机,让亚太局势变得危险。
美国瞎折腾,同时会让世界各国看到美国金融安全的漏洞,担心美国的金融信誉。
眼下,美国已经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经济表现低迷,美国金融中心地位被削弱,为了扭转这一趋势,美国不得不在欧亚大陆制造地缘危机,同时这些危机又进一步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消退,受其影响,美国经济表现越来越糟糕,金融体系面临结构性问题,循环往复之下,最终必将导致战争爆发。
美国用错误的思路解决问题,最终导致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日本怕再吃原子弹,不敢和中国叫板
美国失去理智兴风作浪,但美国的小弟日本,却有了二心。
日本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被核武器攻击过的国家,它对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也就是美国,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叫它往东它不敢往西。
不过,美国已经多次表明要武装干涉中国的台湾问题,作为华盛顿最忠诚的附庸之一,日本虽然也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但有个细节大家应该留意,就是日本一直没有向美国作出任何军事承诺,很明显,日本怕“再吃原子弹”。
昨天晶晶跟大家聊过《华尔街日报》7月15日报道,美日两国军方声称,制定武装干涉中国台湾问题的计划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包括补给线安排、导弹发射地点,以及难民安置计划等等内容,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日本会不会直接参战。
现在日本只表示愿意向美军提供燃料和物资等有限的支持,但在动用武力方面,没有向美国做出任何承诺。
对于美日两国在中国台湾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差异,有学者认为,日本担心一旦卷入直接冲突,会面临事态升级的风险,比如中国可能会联合俄罗斯、朝鲜等国对日本进行还击,甚至使用核武器。
日本的确很想往台湾问题上凑,但又怕挨中国的打,现在就像一条被打怕了的“恶狗”,既有不切实际的野心,又对中国充满恐惧。
事实上,日本不仅没有对美国承诺动用武力,岸田文雄连美军基地的控制权都要掌控在自己手中。
今年3月,在日本参议院预算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面对在野党对美军基地介入中国台海事务的质询,岸田文雄明确表示,是否同意美军利用军事基地的决定权应该归日本政府。
也就是说,倘若中美两国在台海爆发战争,日本是否参战暂且不论,美军要使用日本境内的军事基地,都需要日本政府批准。
日本有动机阻止中国统一吗?
毫无悬念,日本最害怕的事情就是中国控制台湾海峡,只要有机会,他们一定会介入台海并打压中国。从去年年底,日本就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大肆扩张军费预算和军队规模,提升威胁他国的军事能力,日本政府甚至公开声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种种迹象都表明,如果中国的综合实力不出现变化,日本干涉中国台海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作为东北亚的一个小岛国,日本与中国所在的亚洲大陆,在地缘上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中国弱小,日本就会成为美国压制中国的枷锁,倘若中国强大,日本又会变成中国面对太平洋的屏障。
所以,简单说,摆在日本面前的,无非就是给谁当狗的问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