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女性 亲子

亲子教育:摧毁一个孩子有多么简单?答案是:“控制他”

每日科技头条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习惯以“爱”的名义,或者用父母的权威逼迫孩子,控制着孩子的身心,甚至还会把曾经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和遗憾,统统“寄托”…

每日科技头条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习惯以“爱”的名义,或者用父母的权威逼迫孩子,控制着孩子的身心,甚至还会把曾经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和遗憾,统统“寄托”在孩子身上。

父母把自己的欲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就会让孩子感到被「入侵」,出于个体存在的本能,孩子要么是叛逆逃离,凡事都和父母对着干;

要么是用壳「包裹并封闭」住内部那个自由自在自主的自己,变得屈从,而缺乏鲜活的生命力。

被困在母亲“时间牢笼”里的儿子

这是一部比恐怖片更恐怖的单元剧,台剧《妈妈的遥控器》中,讲了一个不良家庭教育的故事。

男孩小伟为了得到与朋友一起旅行的机会,偷偷改了成绩单。

他以为妈妈没发现,然而诡异和恐怖的是,他的日子一直重复在同一天,做一样的事,遇见同一个人,说同一句话,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些都曾发生过……

原来妈妈不知何时得到了一个遥控器,可以让时间倒流,遥控儿子小伟的人生。

只要是让妈妈不满意的部分,她都可以通过这个遥控器,让一切重来甚至循环,一遍又一遍,直到儿子做到她的要求为止。

小伟陷入了痛苦的深渊,不想被妈妈摆布的他,只好一次次地重复着同一天,在经历了十几次之后,终于受不了折磨,向妈妈妥协。

妈妈变本加厉逼他天天吃苦瓜、逼儿子穿她选择的衬衫、利用遥控器控制时间倒退,让儿子反复上一节课,直到儿子掌握了所有解题方法,儿子不得不被迫接受妈妈的所有要求。

发现了小伟的“早恋”后,妈妈激烈地威胁他和那个女孩分手,并在儿子说出“我会恨你一辈子”的话后,依然偏执地按下了倒退键。

万念俱灰的小伟,选择了自我了结,却崩溃地发现自己想死都死不了,无论是割腕、电击还是跳楼,妈妈依旧选择一遍一遍地按下“倒退键”,让他回到活着的那一天……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儿子,成为了妈妈的“傀儡”,变成妈妈眼中「听话」 「懂事」 「优秀」的孩子,永远地活在妈妈的阴影下。

这部剧让人看得脊背发凉,这样的爱,是压抑的、让人窒息的。可惜,妈妈却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去掌控孩子,无视孩子内心的需求,甚至想要掌控孩子一辈子。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这个握着掌控儿子人生遥控器的妈妈,当她的“为你好”变成了纠结于让孩子完成自己执念,也无异于一次一次在精神上“杀死”孩子了。

这部剧揭示了亲子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母亲掌控儿子人生的极端做法令人深恶痛绝。

现实中无数父母,都手握这样一个人生遥控器。只不过是隐形的,它的名字叫「控制」。

很多父母在不知不觉中用言行给孩子的一生带来了巨大的阴影,有不少子女在控诉父母的控制欲。

为何很多父母喜欢控制孩子?

(1)边界不清

父母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好,认为作为过来人掌握了人生密码,初衷是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避开自己跌过的坑,更优秀更成功,想让孩子按主流价值观去过“应该”的一生,却忘了人生的所有体验,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有些父母生儿育女的动机,在于希望通过孩子实现自己未完成的理想。

他们并未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于是将自己内心的需要和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和孩子绑定在了一起,同进退,共悲喜。

孩子成功,就是自己成功;

孩子失败,就是自己失败。

若孩子不愿意顺从自己的期待和想法,在控制欲强的父母眼里,恐怕会直接等同于“害我失败”,视为一种对自己的“攻击行为”,让自己生不如死。

(2)焦虑与担心

作为父母一定对孩子的未来有焦虑与担心,他们觉得如果不管,事情就要失控,而且结果很可怕,他们很焦虑,所以会不自觉要求孩子按父母的想法去做,甚至通过道德绑架来传导。

特别是具有完美主义性格的父母,更难以忍受“不完美”或“不确定”的情形,无法忍受失控,于是不计代价地避免让孩子陷入他们所认为的“危险”可能性中。

但事实上这是一种角色的混乱,一味地突破自己的角色去入侵别人并不会缓解焦虑。

(3)无法区分爱与控制

很多父母从小也是在充满约束和控制的养育模式中长大的,这种教养方式常被冠以“爱”的名义。

“我这样做是因为爱你,你要不是我孩子我才不管你”,久而久之,他们则会内化这种认知,将关爱和控制等同。

这种模式中或许存在爱,甚至很深的爱,也或许缺乏爱或没有爱。但父母已经很难将纯粹的爱和管束控制分离开来。

往往在教育过程当中和爱情生活当中,父母乃至伴侣之间往往分不清楚爱与控制的区别。

(4)病态自恋

病态自恋的父母,太欣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做事方法,以超乎寻常的方式只在乎自己的想法、感受,他们自大、控制欲强、缺乏同理心、内心匮乏和空虚、情绪贫乏,根本无视孩子的存在。

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取得让他们能够吹嘘的成就,但是不能容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他们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真真切切地尊重、理解和认同孩子的感受。

他们忙碌操劳或自以为是,以为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陪伴、照顾和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就一定能培养得比别人家的孩子强。

如果孩子获得某种成就,那是因为自己“教得好”,“管得严”。

那么如果过程不对劲、结果不满意,一定是孩子自己的问题!

(5)心理防御机制:自我保护

由于很多父母自身是在被打压、被嘲讽的环境中长大,因此会非常排斥弱小、无能的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他们长大后,可能会下意识地回避自己的创伤,并且通过控制他人来获得一种强大感,从而保护自己。

(6)获得强大感和价值感

控制的本质是为了获得价值感。

很多父母控制孩子,是希望孩子取得成就,给家长脸上增光。

反过来品味这个理由,折射出家长是失败者,需要借助孩子变成成功者。

有些父母婚姻失败,面对生活和婚姻都无能为力,但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便想以孩子为工具实现人生翻盘。

有些父母在工作上,在社会地位上无法获得掌控感,或者自认为人生失败,只好将目光转向最弱的,也是最好控制的——孩子,让子女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拿着“遥控器”支配孩子人生的父母都需要明白: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就像纪伯伦诗歌里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他们借助你来到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爱的意义不在于“养儿防老”,也不在于让孩子帮我们完成心愿,而是给他们的人生旅程提供给养。

孩子最终是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着他自己的人生使命,有着他自己的发展特点和过程。

父母需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对自己人生的主控权,让孩子,活成孩子本身。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每日科技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outiao365.com.cn/news/202308/12857.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99612802

Q Q: 89397390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