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技头条讯:保险公司发债规模有望再创历史高峰。11月22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在境内发行总额不超35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用于支持业务持续稳健发展。这只是保险公司接二连三发债动作的一个缩影。
据记者梳理,今年以来,有多家保险公司相继通过发债的方式“补血”,规模有望超千亿,募集的资金用于补充资本,提高偿付能力。此外,新“补血”工具永续债(也就是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也越来越获得青睐,根据业内预测,险企发债热潮会持续。
发债规模有望创新高
继太保寿险获批发行不超过200亿元永续债后,中国人寿也紧随其后宣布发债计划。11月22日,中国人寿发布公告称,公司拟视市场情况,在境内一次或分期发行总额不超过35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
对于发债的用途,中国人寿表示,用于补充公司附属一级资本,支持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两则消息是近期多家保险公司通过发债补充资本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除中国人寿外,还有多家保险公司相继通过发债的方式“补血”,募集的资金将用于补充资本,提高偿付能力。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2家险企完成了资本补充债券或永续债的发行,累计发行额度达659亿元,远远超过去年全年获批发行的资本补充债券规模224.5亿元。
同时,还有部分险企的资本补充债券已获批但尚未发行,获批但未发行规模不超过405.5亿元,照此计算,今年保险公司发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这甚至会创造历史新高。
回顾此前,保险业经历了三轮发债高峰。第一轮高峰,2011年、2012年发债融资额分别为602.2亿元、732.8亿元;第二轮高峰在2015年,险企合计发债654亿元;第三轮高峰在2021年,保险公司发债78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不过,今年是否能“创造历史”,还要取决于接下来保险公司的发债进度。
发债背后是资本需求和低利率契机
一直以来,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是险企“补血”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会改变保险公司股权结构,发行流程也相对简单,是近年来保险公司比较青睐的一种资本补充方式。
不过,今年保险公司密集发债背后,还有更深层次原因。首要的就是资本补充需求。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多家保险公司在发债时都提到了资本补充。除了中国人寿的“用于补充公司附属一级资本,支持业务持续稳健发展”,中国人保也在公告中表示,本期债券的募集资金将依据适用法律和监管部门的批准用于补充公司资本,增强公司偿付能力,为公司业务的良性发展创造条件,支持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此前在新华保险2023中期业绩会上,新华保险副总裁龚兴峰表示,公司在偿付能力充足的情况下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是为了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在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投资环境下,提高公司抵御风险和稳健经营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客户、服务于投资者。
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补充债券是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增加资本,提高偿付能力。
此外,相较于往年,今年保险公司有更多的“赎旧发新”动作。比如中国人保在6月5日宣布发行12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后,于6月7日公告称,赎回此前发行的180亿元资本补助债券。
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在市场化利率下行的背景下,相较于原有债券,新债利率更低,“赎旧发新”可以降低融资成本。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险企发行的债券中,票面利率超过4%的仅有中华人寿、利安人寿两家,其他债券利率皆在4%以下。而在2019年之前,保险公司发行的资本补充债券票面利率基本都能超过4%。
对于接下来的保险公司发债情况,袁帅预测,保险公司的发债热情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一方面,保险公司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资本实力和偿付能力,发行债券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另一方面,随着利率走低,债券的发行和交易也越来越便利,这也为保险公司发行债券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永续债有望成新宠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此前,保险公司资本补充工具又多了一种,那就是永续债。
2022年8月,《关于保险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下发,明确保险公司可发行永续债补充核心二级资本。
原银保监会表示,推动保险公司发行永续债是进一步拓宽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提高保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增强保险公司风险防范化解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也有利于进一步丰富金融市场产品,优化金融体系结构。
近期,泰康人寿已经完成了50亿元永续债的发行,太保寿险近期也获批发行不超过200亿元永续债。
未来,永续债是否会成为险企融资“新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预计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将会选择通过发行永续债来增加资本实力,这是因为永续债作为一种新型资本补充工具,可以提升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使其更加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李秀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