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时尚 男士

给男人一个位置,让他和你一起爱孩子

每日科技头条讯:在很多家庭中,教养孩子的责任往往落在了妈妈的身上,爸爸们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自己享乐或自己的事业,导致很多家庭出现“爸爸缺位”的现象。因此,在…

每日科技头条讯:在很多家庭中,教养孩子的责任往往落在了妈妈的身上,爸爸们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自己享乐或自己的事业,导致很多家庭出现“爸爸缺位”的现象。

因此,在家庭中,孩子感到不满,得不到爸爸的陪伴和关爱;妈妈也有抱怨,觉得丈夫不关心、不在乎孩子的成长,缺少家庭责任感。而男人们呢?也一肚子委屈。

难道爸爸们心中也有苦衷?

给男人一个位置,让他和你一起爱孩子

在细究“爸爸缺位”详情时,我们发现让人吃惊的一件事,那就是——男人也渴望跟孩子有链接,却不知道如何爱孩子,如何获得孩子的爱。而更为惊人的是:不少孩子跟爸爸不亲,源自妈妈们潜意识的“排挤”。

这或许会让很多抱怨丈夫冷漠自私、不关心亲近孩子的妈妈们感到很震惊。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妈妈们是如何让爸爸们在育儿中逐渐成为一个“缺位者”的?

怀疑男人带孩子的能力,不鼓励、不放手

孩子出生后,妈妈们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和担心,内心格外希望有个人来帮助自己分担。而与自己相亲相爱,与孩子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他爸”自然就承受了妈妈们的期盼。

但是,在我们传统文化中,男人是不善于照顾孩子的。这种观点不仅男人在成长经历中吸收了,女人也无意中内化了。于是,男人成了爸爸,依旧深深担心自己带不好孩子;女人一边想让男人帮忙带孩子,一边又很担心男人带不好孩子。

确实,对于每个男人来说,成为父亲,是一次探险,一个旅程,一种启蒙。在刚带孩子的时候,男人会有些“笨手笨脚”,常常“帮倒忙”,但“熟能生巧”,经过女人们大胆的放手、积极的鼓励和恰当的辅助,男人们经过一些学习和练习,带起孩子比妈妈更具忍耐力,更能逗孩子笑,情绪更稳定。

给男人一个位置,让他和你一起爱孩子

过于焦虑的妈妈

很多妈妈,尤其是新手妈妈,过于焦虑,有各种各样的担心和忧虑,慌乱不安,带孩子跟打仗似的,自己累得半死,孩子也没照顾好。内心烦闷的妈妈,看到无所作为或“帮倒忙”的爸爸,难免不停地抱怨、说教。

其实,有时爸爸看到妈妈如此辛苦、疲惫,也发自内心希望能帮上忙。但爸爸稍有不妥,妈妈马上一顿数落,并把孩子接管过来。

久而久之,爸爸就觉得“带孩子真是件麻烦事儿,女人都搞不定,我这大老爷们咋搞得定!”,于是,索性当个甩手掌柜,自己玩自己的去,孩子哭或闹也不管了,实在受不了妈妈的唠叨和责备,就躲出去、少回家。

其实,若妈妈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事有条有理,善于安抚宝宝。

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够帮助宝宝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内心安全感和信任感充足,也能让爸爸意识到宝宝虽然会哭闹,但还是比较好带,而且跟宝宝互动很开心,爸爸就更愿意尝试了。

若妈妈能平和地引导爸爸掌握一些带孩子的技巧,偶尔及时帮助爸爸解决一下应急事件,默契地配合爸爸安抚好宝宝,爸爸就不会感到慌乱、无助,就愿意多练习、多亲近宝宝。

给男人一个位置,让他和你一起爱孩子

妈妈和孩子连接过紧

在健康的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排第一,亲子关系(与孩子、与父母)排其次。

然而,在一些家庭中,妈妈与孩子连接过紧,与孩子的关系排在了夫妻关系之上。妈妈什么都以孩子为中心,忽视爸爸的情感需求和生理需求,甚至与爸爸分房睡。有些家庭里孩子已经3岁了,甚至更大了,还是跟妈妈睡在一起。

这不是正常现象。

我们一般建议三岁分床,五岁分房,主要原因:

一是在恰当的时间分开,能够帮助孩子和妈妈顺利渡过“分离焦虑”,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有重要作用

二是妈妈跟孩子过度亲密,会导致孩子长期处于与妈妈的“二人关系”中,难以分化,情绪和行为方面更易出现问题

三是迟迟不和孩子分开,往往暗藏着家庭关系失序的信号。时间久了,夫妻关系是一定会出现问题的;

四是妈妈与孩子连接过紧,会导致爸爸在家缺乏应有的地位和权力,那么他自然也很难施展出爸爸的力量和功能。

这样家庭里的妈妈们亟需找回除“母亲角色”之外的其他角色,有意识地和孩子拉开点距离,并尝试去爱自己,做好自己其他的角色,如:做一个女人、一个妻子。

给男人一个位置,让他和你一起爱孩子

听说吧儿童心理咨询提醒

对于0-2岁的孩子来说,妈妈的重要性比爸爸高,因为在出生的前两年孩子还没有独立的能力,需要妈妈的细心呵护。这两年也是孩子与妈妈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时期。

但2~3岁时,孩子开始能自己走路了,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开始探索世界了,这时爸爸跟孩子的关系就变得重要了。

一、“中续站”作用

爸爸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起到“中继站”的作用。因为爸爸能扩大孩子的认知,让婴儿发现在妈妈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那个人叫做“爸爸”,促进孩子探索在妈妈之外的更广阔的外部空间。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缺少了爸爸这“中继作用”,当孩子离开妈妈,直接跟社会他人打交道时,孩子会感到不安全,难度也比较高一些。

二、教授社会法则

无论孩子如何哭闹,妈妈总是“共情”、“接纳”、“无条件积极关注”、“及时响应”孩子的。

妈妈总是“以婴儿为中心的”,这有利于孩子形成“无所不能感”、“幸福感”、“对他人的基本信任”、“自信”、“自尊”等心理品质。而爸爸对孩子的爱,往往是“有条件的”,代表着社会他人,当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他人的要求时,爸爸就给予鼓励和奖励。

因此,爸爸是代表着社会规则,让婴儿学习和适应“以社会他人为中心”。这样会促进孩子在母爱的基础上,在自我中心的同时,去学会共情他人,学会对他人的尊重,适应社会,“在尊重自己的同时,尊重他人”,最终形成“人人平等”行为价值观。

三、性别意识

爸爸的存在,有利于切开妈妈与孩子之间所形成的“封闭的二人关系”,使之走向“开放的三人关系”,促进“分离-个体化”的发展,促使婴儿进入俄狄浦斯期发展阶段。

促进婴儿性身份的自我识别和性角色的认同,男孩认同父亲,能够站在父亲的“男人角度”去看待妈妈,这时,妈妈不再是幼年的母亲,而是变成了一个“女人”。女孩与爸爸之间形成和发展“异性相吸”的互动关系,开始对异性有初步的接触,并形成对异性的第一个印象。

四、展现差异性

当孩子看到爸爸和妈妈之间存在差异性,并且可以互补、合作、协商、和平共处时,孩子就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存在差异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可以得到尊重和欣赏的。这会促使孩子达到“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境界。

而且,爸爸与妈妈之间的差异性,能给婴儿的个体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让婴儿有勇气表达他自己与爸爸和妈妈都不同的第三种声音,促进婴儿发展和形成自我同一性。

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婚姻的幸福,请在家庭中给男人一个位置,让他能够展示出为人父的力量和功能吧。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每日科技头条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outiao365.com.cn/news/202312/14638.html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099612802

Q Q: 89397390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