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任何一名在媒体工作的音乐记者来说,裁员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没有人进入这个行业是为了寻求稳定。但在过去的12个月里,裁员和彻底关闭的公司越来越多,其中包括 Bandcamp Daily、MTV News、NPR、Vox Media 和《洛杉矶时报》等等,让人感觉特别严峻。(回顾:独立音乐生态的脆弱性:从Bandcamp两度被卖,经历大裁员谈起)
现在,Pitchfork的裁员让人感觉尤为残酷。尽管这家媒体在其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但它在策划、提升利基市场、重视艺术而非名人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得益于它赢得的尊重,以及它不依赖于接触名人的事实,它也是当今为数不多的能让评论者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的音乐媒体之一。
如今,随着Pitchfork被《GQ》合并,人们感觉音乐评论也已陨落。(回顾:内容不再为王?当“音乐媒体”被并入一家“高端男士时尚媒体”)音乐媒体的不断衰落不仅是音乐记者的悲哀,也是整个音乐产业的悲哀。任何从事音乐工作的人都应该思考这些发展会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
音乐专业媒体不仅是行业接触消费者的重要宣传工具,也是接触最有价值消费者的重要工具。MIDiA的消费者调查显示,尽管YouTube和TikTok等网站是发现音乐的主流渠道,但通过博客和网站发现音乐的人在音乐(包括流媒体、实体音乐、现场音乐等)上花费最多。音乐专业媒体还为听众提供了有关艺术家的背景资料——从他们的背景故事到他们的风格——MIDiA 已经证明这是培养粉丝的关键因素。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艺术家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努力地在嘈杂的环境中发展粉丝的时候。
这正是音乐新闻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不仅在一般情况下如此,在当下更是如此。目前,许多音乐产业的领导者都在寻找目标市场并激活超级粉丝,因为他们认识到这些群体在后超级明星时代的重要性。
但与此同时,培养和支持这些小众群体和超级粉丝的空间似乎正在消失。比如Gannett公司在招聘只报道Taylor Swift的记者。因此,音乐产业不仅在最需要剔除噪音的时候失去了一个宣传机会,还失去了许多公司现在本应将其未来寄托于此的肥沃土壤。
也许更让艺术家和唱片公司营销人员感到沮丧的是,Pitchfork被收购似乎并不是因为该网站无法吸引眼球,而是因为Condé Nast的领导者们不知道如何将这家媒体更好的进行商业化变现。当然,这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因此,即使Pitchfork拥有一群深度参与的超级粉丝也是不够的,新闻业在建立商业模式时尤为棘手。但是尽管如此,音乐行业的领导者对优质且必要的小众言论的土壤的消失,不应该视而不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