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科大讯飞有员工加班猝死的消息在社交媒体流传。据网络流传的消息,离世的员工系科大讯飞高级测试,年龄只有38岁。
同日,有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科大讯飞发布内部通报,确认近期有一名员工因病去世。
知情人士提供的内部通报内容
现在,年轻人猝死在工位的新闻越来越多,突然地失去意识、停止呼吸和心跳,这些猝死症状 70%~80%都是心脏原因导致的。
猝死,离我们并不遥远,一些平日里不注意的生活习惯,一两次可能没什么,但随着一点点积累,就会不断向最危险的一刻靠近。
这10个容易诱发心脏性猝死的生活习惯,赶紧来看看你“中枪”了吗!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过量、不规律饮食 很多人总觉得工作已经够累了,不要再让吃不饱这件事来折磨自己了,所以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容易“过量”。
但其实如果我们吃太多,胃肠消化食物的负担就会变重,会需要更多的血液来帮忙。当心脏意识到身体的命令,会超负荷工作,所消耗的心脏血液大于供应的血液,易导致心肌缺血。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人喜欢吃油炸食品,它里面的大量油脂,容易导致血脂升高,出现斑块、血栓,甚至心肌梗死。
按照年轻人的生活习惯,“酒肉穿肠过”是家常便饭。过量饮酒会引起心率加快,导致血压升高,进而诱发心律失常。
所以在饮食方面,我们需要做到每餐七分饱,感觉还能再吃一顿时,就不吃了。能不喝酒就不喝酒。
另外,肥胖可能增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该疾病正是猝死的高危因素之一。
建议大家平常应该适当锻炼,运动不仅能帮助我们保持体重,还能改善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避免猝死的发生。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排便太用力 排便时过于用力腹压会升高,血压迅速上升,增加心脏负担,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
大便不畅,可以尝试使用开塞露或者食用乳果糖,预防便秘,平时需要及时调整自身的饮食结构,避免吃较为油腻性的食物,也要避免吃辛辣的食物,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能够促进胃肠道的消化蠕动。
压力过大 连续加班、长期压力过大或长期处于兴奋状态都会增加心脏负荷,容易引发心脏病发作,增加死亡风险。
年轻人猝死主要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应酬过多、压力过大、长期熬夜、过度劳累、过度运动等。
当机体过度劳累时,交感神经会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同时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分泌,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由于血管变细,一方面心脏将血液压打入血管中变得困难,另一方面血管也会承受巨大的冲击力。久而久之,心脏和血管都会严重受损,发生急性及心梗死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长时间洗澡、泡澡 洗澡时水温过高会加快体内血液循环速度,导致心率异常。另外,洗澡时间过长,也会因为身处密闭空间,空气不流通,导致胸闷、心慌、心脏不舒服。
所以应避免在刚吃饱或者饿肚子的时候洗澡,洗澡水温控制在 35~38 度以内,时间控制在 20 分钟以内;年纪较大的人最好由年轻人帮着洗。
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容易出现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心肌缺血的症状,同时也容易使得本来就有心脑血管病的人诱发心肌梗死。
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在运动时建议选择一些温和的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等等,每次运动时间不超过一小时,一旦在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现象,立即停止休息。
出现极端情绪 当人在极度悲伤和愤怒时,有可能会出现胸痛、气短、胸闷等症状,医学上叫“心碎综合症”。
平常要放宽心,注意多休息,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生气。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久坐不动 看电视、玩手机、工作......如果久坐不动,血液流动缓慢,容易造成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阻塞大脑、心肺血管,导致猝死。
建议每坐三十分钟就起来活动一下,穿宽松舒适的衣物,多喝水、多上厕所,多多活动手脚。
迅速起床 当你被闹钟叫醒,在半梦半醒时从床上忽然坐起来,快速呼吸、心跳都会加速血液流动,这对心血管的考验很大,如果突然坐起来或者马上下地站立,心脏容易受伤,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
所以在早晨苏醒时,不要着急起床,可以简单伸个懒腰再慢慢坐起来,再慢慢下床。
睡觉打呼噜 睡觉打呼噜不一定是睡得香,也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表现,这时候,大脑、心脏等器官缺氧,容易诱发夜间急性心肌缺血甚至心梗。
建议经常被呼噜憋醒的人去医院呼吸科进行检查。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极端天气 极端气温主要指冬夏两季,当遭遇寒潮或者高温预警时,老人及高血压、冠心病人群要减少外出,在家里可以适时开启空调调节温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如果出现心脏不适等症状,及时就医。
以上 10 个常见的生活场景正在慢慢危害我们的心脏。那么,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要警惕,哪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以上 10 种情况呢?
1.曾经有过心跳骤停但被抢救成功的人 2.家中有猝死患者的人 3.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 4.长期大量抽烟、饮酒的人
保护心脏,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成为自己心脏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参考文献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