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A股市场42家上市银行中,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在内的国有六大行相继发布了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除了传统的经营业绩和资产规模亮点外,这些银行在资产质量和流动性方面均表现出色。
在资产质量方面,五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去年末有所下降,显示出这些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正在增强。其中,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低,仅为0.84%,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信贷投放方面,六大行重点支持了基建和制造业等关键领域,贷款总额稳步增长,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在分红政策方面,六大行积极响应监管机构的号召,优化了分红方式。多家银行公布了中期现金分红方案,分红比例大约在30%左右,这体现了银行对股东回报的重视。随着负债端压力的缓解,净息差的降幅明显收窄,六大行的整体经营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展望未来,国有大行将继续在防控风险、优化信贷结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方面发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国有六大行均计划推出中期分红方案,进一步加强落实金融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期在新的经济周期中实现稳健增长。
总资产稳定增加,经营业绩向好
截至2024年6月末,工商银行以47.12万亿元总资产领衔国有六大行,位居首位,较2023年末增长率为5.41%,增速位居第一;农业银行农业银行总资产为41.98万亿元,排在国有六大商业银行第二,其总资产也较2023年末增长5.30%;
建设银行总资产超过40万亿元,达到40.29万亿元,在全部商业银行中排在第三;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总资产与前四位差距较大,其中交通银行总资产已不足工商银行的三分之一,且增速也不足个位数至0.84%,位居国有六大行末位。
营收方面,国有“六大行”中工商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超过4000亿元,建行、农行和中行三大行上半年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上半年营收均不足2000亿元,其中交通银行位居“六大行”末位,营收规模达1323.47亿元。增速方面,国有六大行整体“一升五降”,其中农业银行营收保持微增,同比增速达0.29%,其它五大行的营收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工商银行下滑最为严重,较去年同期下滑6.03%,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保持微降,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营收同比降幅超3%。
净利润方面,国有“六大行”中除农业银行外,其他五家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出现下降。工建农中“四大行”上半年净利润超过1000亿元,其中工商银行以1712.96亿元净利润排在全部商业银行第一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长0.4%。
净息差方面,国有“六大行”中邮储银行净息差最高,为1.91%,但较2023年下降了10个BP;交通银行净息差保持微增至1.29%,较2023年底增加了1BP,其它五大行净息差较2023年底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工商银行净息差降幅最大,达到18BP。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从目前来看,仅邮储银行的净息差高于全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值,建设银行净息差持平,另外四家均低于全国净息差均值。
经营质量稳健,不良贷款双降
从经营质量来看,国有六大行的经营质量愈发稳健,均保持了较强的韧性。从拨备覆盖率来看,邮储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最高达到325.61%,中国银行拨备覆盖率最低,为201.69%,均高于监管150%的标准。同比来看,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拨备覆盖率较去年增加,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邮储银行降幅最大,比去年同期下滑值超55%。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09.32%,较上季末上升4.78个百分点。
从资本充足率指标来看,国有六大行中,工商银行以19.10%的资本充足率位居首位,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均高于17%,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位于后两位,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5.27%、14.23%;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资本充足率为15.53%,较上季末上升0.1个百分点,显然,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已低于该均值。此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5.17%、14.04%、12.87%、13.83%、12.22%、11.61%,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38%,较上季末上升0.04个百分点,交通银行、邮储银行也是位于标准线以下。
从资产质量来看,国有“六大行”中邮储银行以0.84%的不良率排在第一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不良率均为1.35%,为国有“六大行”中不良率最高的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的不良率均为1.32%,其中中国银行不良率下降最多,下降4BP。从不良贷款规模来看,工商银行以3753.50亿元不良贷款位于国有六大行首位,较去年同期增加317.45亿元;建设银行以3429.04亿元,位于第二位,较去年同期增加262.68亿元。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3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272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6%,较上季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呈双降趋势。
首推中期分红、人均月薪有所下滑
目前国有六大行首次推出中期现金分红方案,除邮储银行外,国有五大行已经推出具体的分红方案,累计分红金额近2000亿元。具体分红金额方面,工商银行拟分红金额最多,达到511.09亿元;建设银行紧随其后,分红金额为492.52亿元。交通银行的分红金额是五大国有行中的末位,为135.16亿元,但其分红比例最高,高达32.36%。
值得注意的是,邮储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拟实施2024年度中期分红派息,中期股利总额占2024年半年度合并报表口径下归属于银行股东净利润的比例不高于30%。
在业绩发布会上,邮储银行执行董事、行长刘建军也表示:“邮储银行自2018年将分红比例提升到30%后至今保持稳定,H股上市以来累计分红超过1400亿元,今年还将增加分红的频次,进一步增强投资者获得感。公司已于6月28日召开股东大会审批通过了中期分红框架性的方案,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具体分配方案,分红比例拟于与其他大行保持一致,后续进一步明确具体的金额、分配时间后,再履行公司治理程序后正式实施。”
根据Wind终端数据,与2023年底相比,2024年中期国有六大行的员工数量减少了超过2.7万人,其中农业银行员工数位于国有六大行首位,员工总数高达44.6万人,工商银行员工总数也超过了40万人,交通银行员工总数最少,为9.3万人,其中工商银行员工缩减最严重,缩减超1万人,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员工缩减也分别超4000人,而中国银行的员工总数不减反增,较去年底增加1700余人。与此同时,一些银行的营业机构数量也在减少。例如,建设银行在2024年6月末的营业机构总数为14836个,较2023年末的14895个减少了59个。
此外,银行业薪酬一直是备受热议。通过Wind终端数据,以“当期工资总额=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公式,计算各家银行在2024年上半年支付薪酬金额情况,再根据披露的员工数量情况,计算各家银行平均薪酬水平。
其中交通银行人均月薪最高,为2.78万元、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人均月薪分别为2.76万元、2.63万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分别为2.57万元、2.55万元,农业银行最低,人均月薪为2.44万元。
2024年二季度,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及资本充足率呈现明显分化趋势。据最新数据显示,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上升至209.32%,较上季末提升4.78个百分点,反映出行业整体风险抵御能力增强。然而,国有大行间的表现却大相径庭。交通银行拨备覆盖率显著提升,而邮储银行则遭遇大幅下滑,降幅超过55%,成为六大行中降幅最大的银行。这一变化凸显了不同银行在风险管理上的差异。
从资本充足率来看,工商银行以19.10%的高比例领跑,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均保持在17%以上,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则明显落后,分别仅为15.27%和14.23%,均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的15.53%。此外,一级资本充足率方面,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38%,显示出这两家银行在资本补充上面临较大压力。
在资产质量方面,邮储银行以0.84%的不良率领先,但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不良率均高达1.35%,位居国有大行前列。同时,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也分别达到3753.50亿元和3429.04亿元,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呈现下降趋势,显示出银行业资产质量正在逐步改善。
此外,国有大行首次推出中期现金分红方案成为市场关注焦点。除邮储银行外,五大行已公布分红方案,累计金额近2000亿元。交通银行虽然分红金额最低,但分红比例高达32.36%,显示出其对投资者的慷慨回报。而邮储银行也表示将实施中期分红派息,进一步增强投资者信心。
然而,银行业也面临着员工数量和营业机构减少的挑战。据统计,2024年中期国有六大行员工数量减少超过2.7万人,其中工商银行缩减最为严重。同时,一些银行的营业机构数量也在减少。这些变化反映出银行业在数字化转型和成本控制方面的努力。
在薪酬方面,交通银行人均月薪最高达到2.78万元,中国银行和邮储银行紧随其后。而农业银行人均月薪最低为2.44万元。这一数据反映出不同银行在薪酬水平和员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
综上所述,中国银行业在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及分红政策等方面呈现出分化趋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银行需加强风险管理、优化资本结构并注重投资者回报以应对挑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